[轉載]無孔不入的App,你“中招”了嗎?
用手機上網購物、遊戲或交友,用平板電腦閱讀、學習或辦公,數百萬美國人已習慣並愛上這樣的便捷生活。而主導這種生活方式改變的“幕後”力量,是被業內人士稱為智能手機“靈魂”的各種應用程序(app)。
無孔不入
“我連睡著後也會用到手機,”在華盛頓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的阿曼達‧索洛韋說。
這並非誇張。每天夜裏,索洛韋都會打開智能手機裏一個名叫“睡眠周期”的應用程序,把手機放到床上後再入睡。這個應用能監控她的睡眠規律,在早上選定的30分鐘時間段內喚醒她。
起床後,索洛韋通常先用手機應用查看天氣,上“臉譜”,看電子郵件。出門後,她戴上耳機,用手機上網搜索流行音樂,邊聽邊走。到校後,她的手機會在重要課程或約會前10分鐘震動提醒。
索洛韋的手機裏裝有100多個應用程序,用途各異。她用“美國銀行”手機客戶端轉賬,用“OneBusAway”查看公交車運行時間和間隔,玩“寶石迷陣”打發時間,在“ZipList”上記錄購物清單,通過“WhatsApp”和好友發信息,熟練運用18款圖片工具編輯和處理照片。
和索洛韋一樣,數百萬美國人的生活因為智能手機出現而改變。他們用口袋大小的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購物、遊戲、閱讀、約會、學習、拍照、尋路。當生活中出現某種需求時,找到“專門為此開發的一款應用程序”往往令他們感覺如獲至寶。
以人為本
《基督教科學箴言報》認為,以應用程序為主導的電子消費品“新紀元”始于蘋果手機面世後一年內。2008年初,蘋果公司推出“應用商店” (App Store),供全球各地的程序開發商展示和出售其開發的應用程序。隨後,谷歌公司也憑借安卓係統進軍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市場,分得一杯羹。
快速適應
美國費拉裏公司針對手機應用程序做的一項用戶調查顯示,美國人接受和適應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速度之快,比20世紀80年代適應個人電腦的速度快十倍,比90年代接受網際網路快兩倍,比本世紀初接受社交網絡快三倍。
貝克特‧內桑森剛兩歲,已是玩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高手。他的父親邁克爾說,貝克特6個月大時,就開始聽平板電腦裏的有聲讀物,9個月時已經知道如何用幼嫩的手指滑屏解鎖智能手機。一歲後,他意識到手機可以照相,于是每次父母拿起手機,他就習慣性擺出拍照姿勢。
爭搶“金礦”
因其巨大的市場受眾,智能手機的應用程序正在成為眾多科技公司和私人開發者眼中的“金礦”。
“印度有9億人使用手機,這是一個龐大的app潛在用戶群體,也促使眾多中小企業和個體開發者進入移動應用的開發領域,”印度明思力集團亞洲區數字及社交媒體傳播總監高拉夫‧米什拉說。
他說,應用程序改變傳統的消費模式,讓消費者做以前做不了的許多事,“人們在手機上選擇飛機座位、完成電子商務交易,甚至測試皮膚的油性程度以選擇合適的化粧品。”因此,應用程序開發領域的前景廣闊。
在爭搶“金礦”同時,應用程序的安全性也逐漸受到重視。不時暴露出來的惡意程序非法採集客戶個人信息、竊取用戶照片、通訊錄及其隱性增加用戶手機費用的情況,逐漸成為公眾擔心的問題。
對此,業內人士表示,在手機應用市場的發展過程中,應用軟件暴露的問題顯示這個市場不成熟的一面。(張代蕾)
留言列表